close

「我數到三,一、二、三‧‧‧‧‧‧」
「你再哭,我就叫警察把你帶走!」
「你再吵阿罵就要回去了,不理你了!」
不知道此時看文章的您
是否對上述的這些話 感到有點熟悉呢?
不論是自己的成長過程中 亦或者在生活中 那些管教孩子的父母 阿公阿嬤中
我們淺移默化的習慣用打罵、恐嚇或是威脅 讓孩子聽話和配合‧‧‧‧‧‧
然而孩子的大腦發育就好像在施工中的房子一樣
正在由下往上慢慢的蓋
當下層的情緒腦發育完成 開始運作後
才會開始蓋上層的理智腦
而上層腦則會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成熟
這也是孩子們在生活中 學校中
遇到不開心的事 不想做的事 爭執時 挫折時 沮喪時 ....等
90%會用一些相對不理智的行為處理事情
相對大人若期望孩子能夠懂事 聽話 會想一點
這一來一往的過程 也許正扼殺著彼此間的情感
大人對著小孩生氣著怎麼這麼不乖 不聽話
而孩子則對於當下的發展不足 受著不被理解的委屈
對待孩子的方式
可以是不體罰 不辱罵
但也踩著些底線
希望孩子可以自在地做自己
但不是毫無規範的縱容
孩子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
去練習每一次的成長和撞牆期
面對孩子的"為所欲為" "鬧脾氣" 時
同理的去了解 各種可能性
唯有當孩子被理解時
理智腦才有發揮功能的可能
進而去思考 去成長
「我數到三,一、二、三‧‧‧‧‧‧」
「你再哭,我就叫警察把你帶走!」
「你再吵阿罵就要回去了,不理你了!」
取代的是
「 他把你心愛鉛筆弄丟了,你一定覺得很生氣吧 」
「 我知道小熊不見了,你現在一定覺得很難過 」
或許在當下孩子還找不到確切表達情緒的方式
還沒練習找到更好的方式 抒發自己的壓力
對孩子來說 陪伴和理解 就是最好的幫助了!
全站熱搜